2025年一季度中国煤炭进口分析:需求疲软叠加政策扰动,进口量同比微降0.9%
2025年1-3月,我国煤炭进口呈现“总量微降、结构分化”的特点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一季度全国累计进口煤炭1.15亿吨,同比下降0.9%;进口金额93.43亿美元,同比大幅下降22.5%。3月单月进口3873.2万吨,同比下降6.4%,但环比增长12.7%,反映淡季补库需求短暂回升。这一趋势背后,是国内外供需格局、价格政策及季节性因素的多重博弈。
价格倒挂抑制进口积极性 一季度国内煤价持续走弱,环渤海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均价同比下跌19.9%,而进口煤价跌幅不及国内,导致中卡煤内外贸价差倒挂,低卡煤价格优势亦不明显。华东地区终端用户更倾向采购内贸煤,进口煤经济性减弱。此外,印尼3月实施的HBA定价新规(强制以印尼基准价出口)推高了印尼煤成本,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。
政策扰动与淡季需求疲软叠加 印尼斋月假期(4月)导致生产和运输效率下降,叠加其4月26日生效的煤炭开采特许权费率新政,矿商可能因成本上升而减产或转向内销。同时,国内电厂库存高企(部分华东电厂库存达40天以上),叠加非电行业(钢铁、建材)开工率低迷,终端采购意愿不足。此外,中美关税摩擦及汇率波动进一步抑制市场活跃度。
展望二季度,进口量或延续收缩态势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,2025年全年进口煤量或同比减少。随着印尼新政落地及国内保供稳产政策发力,进口煤补充作用或进一步弱化。不过,夏季用电高峰临近可能带来阶段性需求回升,但短期内供需宽松格局难改,煤价仍将承压。未来需关注国际能源政策变化及国内非电行业需求修复节奏。